重整与招商双轮驱动 护航企业焕新腾飞——江苏亿某科技有限公司预重整案
关键词
预重整救治 府院联动 招商引资 新质生产力
基本案情
江苏亿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等离子技术和环保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公司工业用地使用权面积15854平方米,拥有4座标准化生产车间和2栋办公楼。由于项目选择失误、物资采购不力,产品研发失败而未能形成产能,债务金额高达6000余万元,严重资不抵债。
黄桥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的江苏宏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某公司)是生产电机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成熟的技术、稳定的客户,只要解决厂房车间、工业用地等难题,就能迅速投产,创造税收,但同时面临着园区内工业用地紧张、审批困难、建造厂房时间长等矛盾。
泰兴法院通过府院联动机制,共享税务、人社、市场监督管理等大数据信息,甄别出了亿某公司的异常情况,并在了解到宏某公司的迫切要求后立即响应,成立由院、庭长牵头的工作专班,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后,发现亿某公司的厂房、土地等硬件设施与宏某公司要求高度契合。对破产企业来说,重整救治可以大幅提高债权清偿率,对投资企业来说,腾笼换鸟可以化解土地审批、厂房建设的困难,决定立即启动预重整救治程序。
2024年2月5日,泰兴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受理亿某公司预重整一案,并发布申报债权公告。3月21日,意向重整投资人(即宏某公司)、亿某公司、临时管理人签订了3408万元的《预重整投资协议》,重整意向投资人缴纳300万元的保证金,并承诺对普通债权的清偿率提升至20%,预重整计划草案获各表决组全票表决通过。4月29日,泰兴法院裁定受理亿某公司重整。6月5日,亿某公司债权人会议全票通过重整计划草案。6月6日,宏某公司入厂安装调试生产线。6月21日,泰兴法院裁定批准亿某公司的重整计划。6月26日,宏某公司缴纳650万元投资款。6月27日,宏某公司与抵押权人就2500万元的抵押债权达成清偿协议,至此,全部投资款超额到位。6月28日,亿某公司的股权过户至宏某公司。7月5日,宏某公司正式入驻企业,并招录工人,恢复生产。7月10日,亿某公司的投资款向所有债权人分配清偿完毕。至此,对危困企业的重整救治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亿某公司华丽转身,从即将被宣告破产的死亡企业转变为年产值将达10000吨、年销售额将超10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典型意义
江苏亿某科技有限公司预重整一案,是在“预重整+招商引资”的双轮驱动下,企业涅槃重生的典型案例。近年来,泰兴法院秉持“多重整救治,少破产清算”理念,高效发挥破产审判职能,通过“预重整+重整”模式救治危困企业,与政府招商引资双管齐下,引入高新技术企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帮助企业蝶变新生,而且进一步优化闲置资源再利用。具体做法:一是府院联动大数据预警,精准筛查困境企业。泰兴法院联合黄桥经济开发区,共享数据信息,摸查辖区企业,推送异常企业至网格员。网格员走访企业了解实际状况,填写《困境企业摸底调查表》,汇总至开发区并反馈至法院。二是法院诊断企业困境,科学评估救治价值。泰兴法院在获取亿某公司的资产、负债、涉诉、职工信息后,召开由园区、主要债权人、债务人、评估、审计等机构组成的座谈会,深入论证企业重整价值。经综合评估,亿某公司土地、厂房条件优越、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周边工业及基础配套设施较好,具备较高的重整价值和发展潜力。三是高效发挥破产审判职能,实现预重整救治与招商引资双轨并进。预重整期间,黄桥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引入了优质企业——宏某公司,只需要解决厂房车间、工业用地,就能快速招工投产,但同时也面临工业用地审批困难,建造厂房时间长等难题。收到园区的求助后,泰兴法院高度重视,由院、庭长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深入企业调研发现,亿某公司硬件设施与宏某公司要求高度契合,遂即启动预重整救治程序,为高新企业腾笼换鸟,司法护航破产企业“涅槃重生”。最终,促使亿某公司的普通债权清偿率,通过重整救治,由清算情况下的1.52%提升至20%;而宏某公司则通过司法护航顺利接管企业,快速高效地解决了土地、厂房等难题。该案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化解了55户债权人6000多万元债务,盘活土地15854平方米、厂房16099.35平方米。相关经验做法由时任泰兴市委主要领导召开专项会议面向全泰兴市推广,并被《新华日报》头版、《人民日报》客户端、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