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巡回审判 解开十年恩怨
3月27日下午,在生祠镇老港村村委会内,随着刘某和张某的握手言和,一场十多年的积怨终于“破冰”。曾经“恶语相向”的两家人也有了笑脸相迎的时刻。
“法官,我家跟他家这个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天就请您帮评评理,看看到底谁家的错!”3月27日,靖江法院生祠法庭走进生祠镇老港村,就一起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纠纷进行了巡回审理。法庭上,刘某和张某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两家的矛盾之深从气氛的紧张程度就可见一斑。
刘家和张家究竟因何结怨?说到底,也就是为了一条通道而已。
原来,刘家和张家本是邻居,刘家住西首,张家在东首。两家之间留有一条宽1.6米,长30米的弄堂,供两家挑担送物。多年来,两家因为这条通道和宅基地问题多次发生过争吵。2008年左右,两家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就弄堂的界线达成协议,约定刘家和张家各占0.8米。
一纸协议稍稍缓和了两家的关系。然而去年,两家再度因为这条弄堂闹僵了,甚至闹上了法庭!
“去年开始,这条通道的前半部分就被他家堆放了木头、砖瓦和建筑垃圾,堆放的界线已经越到了我家的范围,通道后方也被他家搭建了一个简易厕所。另外,他家沿房屋浇筑了散水坡,大概80公分,排水都排到了我家的宅基上。”作为原告的刘某向法庭诉称,他在自家房屋后建有一幢猪舍,常年养猪,而通往猪舍的唯一途径就是和张家之间的这条通道。但是由于张家的行为,导致他无法正常进出猪舍,相关损失达万余元之多。
对于刘某的说辞,张某却认为,刘家在建房时地基本就比自家的高,而刘家在浇筑门前晒场时也没有从利于两家排水的角度考虑,自顾自将晒场浇筑到两家界线边,与张家形成了垂直约30-50公分的落差,因此是刘家影响张家的通行在先。
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刘家与张家的矛盾由来已久,若不能彻底解决,往后两家还会再起纠纷。作为生祠法庭庭长也是本案的承办法官,展飞经过深入的思考,决定将庭审搬进双方所在的村委会进行巡回审理。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案件实情,掌握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便更好地驾驭庭审过程,在巡回审理前,展飞多次来到涉案地点进行现场勘验调查,并走访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准确摸清了双方之间的争议焦点。同时,特意邀请了村干、司法人员一并参加巡回审理。
“一代官司三代仇,邻里之间有点小矛盾都是正常的,如果双方都能各退一步,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巡回审理中,展飞一边向当事人释法析理,一边适时地引经据典,讲述古代“六尺巷”的美谈。双方逐渐放下了初时的敌对情绪,并同意调解。随后,法庭及时休庭并分头做双方的思想工作。
在一个多小时的调解过程中,法庭与镇司法所、村委会形成三方合力,耐心劝导,最终让双方都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体谅到对方的难处。经过协商,刘家与张家最终达成人民调解协议,并约定以支付违约金的形式约束双方行为。案件最终以刘某撤诉而结案。
庭审结束后,刘某和张某对调解结果都感到非常满意,拉着展飞的手连连道谢。而老港村村支部书记朱亚进则表示,“法庭到农村来巡回审理真是接地气,不仅帮助老百姓妥善处理了纠纷,也是给广大群众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法治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