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信典型案例
案例1:分期还款履约定,互相理解促和谐
【基本案情】
刘某与钱某、某纺织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泰兴法院审理,达成了调解协议,后因钱某、某纺织公司仅偿还部分欠款,刘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情况】
执行过程中,泰兴法院依法查控了被执行人名下财产,合计划拨27万元发放给申请执行人,此外未发现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向法院表示被执行人确实经营状况不佳,并于2020年8月13日与被执行人重新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约定分期还款,并向法院申请撤回执行申请,执行法院作出终结裁定书,终结该案执行。后申请执行人刘某至法院申请结案,称被执行人虽然在还款期限上有所拖延,但已经按照执行和解协议全部履行完毕,考虑到今年经济形势受疫情影响较大,被执行人仍尽力按照协议履行完毕,申请执行人表示自愿放弃违约金追偿,申请执行完毕结案。
【典型意义】
本案被执行人因客观原因虽然未能严格按照和解协议履行,在还款期限上有所拖延,但被执行人还款态度主动积极,最终按照协议履行完毕。申请人也能够体谅被执行人的困难,自愿放弃违约金的追偿,最终案件圆满解决。
案例2:责任认定不服气,法律释明化矛盾
【基本案情】
申请执行人王甲在步行时被王乙驾驶电动自行车撞倒致身体受伤,造成十级伤残,双方对赔偿事宜协商未果,诉至海陵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王乙承担赔偿责任。因被执行人王乙未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王甲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情况】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经调查,被执行人除与其前妻共有的房屋外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人员向王乙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后,多次与其电话联系,告知其不主动履行判决的后果,督促其主动协商处理。被执行人王乙称其在湖南打工,手部、臂部也有残疾,自身的经济状况较差,且对在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有意见,因而未主动与申请执行人联系解决,现在案件已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也多次电话沟通,释明不履行生效判决的法律后果,被执行人表示主动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和解。后经双方协商,一次性和解履行完毕结案。
【典型意义】
本案被执行人虽有房屋可供处置,但案件标的不大,处置房屋周期较长,并对被执行人、案外人生活影响较大,且易激化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被执行人经法律释明后,能够认识到错误并主动协商和解、积极履行,双方同意互相谅解,最终实现案结事了。